張愛玲的文學遺產在香港再現光芒
2025 年 2 月 14 日教育文化藝術 發佈

在文學的浩瀚星空中,張愛玲如同一顆璀璨的明星,閃耀著她獨特的光芒。她的作品《傾城之戀》、《半生緣》以及《色,戒》,不僅是文壇的經典,更是無數讀者心中不可磨滅的情感印記。今年,正值她逝世30周年之際,香港都會大學迎來了她的文學遺產,數千件珍貴的手稿和個人物品正式落戶,為這片城市的文化記憶增添了新的篇章。

### 張愛玲的文學之路與香港的緊密聯繫

張愛玲的創作生涯與香港的深厚聯繫,仿佛是命運的精心編織。她的故事總是以香港這座城市為背景,濃烈的情感與對人性的深刻洞察無不在字裡行間流露。此次捐贈儀式的舉行,讓市民得以窺見她的創作過程,感受她筆下那份獨特的情懷。這些手稿不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她心靈的寫照,讓人如同翻閱一冊珍貴的生活日誌。

### 重拾文學瑰寶,啟發新一代創作者

在捐贈儀式上,張愛玲的遺產管理人宋以朗和宋元琳共同見證了這一重要時刻。這些手稿和信件,如同一扇窗,讓我們得以窺探張愛玲的內心世界。她曾在信中寫道:「直到你們一轉背走了的時候,才突然好像轟然一聲天塌了下來一樣……」這句話,彷彿在告訴我們,人生的每一刻都是值得珍惜的。

在這個數字化的時代,香港都會大學的這次舉措不僅是對張愛玲文學成就的認可,更是一次對文化傳承的有力推動。未來的研究者和創作者,將透過這些珍貴的文獻,探索張愛玲的創作靈感,汲取她的智慧,並將其轉化為新的文學作品。

張愛玲的故事仍在繼續,無論是她的文字,還是她的人生,都是一種無法被時間磨滅的力量。當我們在字裡行間感受她的情感時,香港這座城市也自然而然成為了她文學遺產的一部分。在未來,這些文獻將成為我們重新認識這位文壇巨匠的重要橋樑,讓更多人得以感受到她的才華與魅力。

在這樣的文化氛圍中,我們不妨思考:在張愛玲的筆下,香港不僅是一座城市,更是一個充滿故事與情感的舞台。這些手稿的捐贈,將為我們提供一個重新探索的契機,讓每一位讀者都能在她的世界中找到共鳴。

Tags: , , , ,
紐約教育局與家長達成翻譯協議
2025 年 2 月 10 日教育社會關注 發佈

在多元文化的紐約市,語言的障礙常常成為家庭與教育系統之間的隔閡。最近,紐約法律援助處與數位華人家長組織及學生家長,針對英語翻譯不足的問題,成功與教育局達成了一項重要協議。這一協議不僅解決了家長在子女教育中的語言困境,也為未來的教育政策提供了新的參考。

### 家長的心聲:翻譯的必要性

在這場以翻譯服務為核心的法律行動中,許多華裔家長表達了他們的擔憂。對於來自非英語背景的家庭而言,缺乏有效的翻譯服務使得他們無法充分參與子女的教育過程。就像是坐在一場演講中,卻聽不懂台上的講者,這種無法交流的窘境讓許多家長感到無力。透過這次協議,家長們終於看到了希望的曙光,教育局承諾將提升翻譯服務的質量與效率,確保每一位學生都能在公平的環境中學習。

#### 政策的改變:向前邁進的一步

這項協議的達成,標誌著紐約市教育體系在包容性方面邁出了關鍵一步。教育局不僅會提供更多翻譯人員,還將加強對教師及行政人員的培訓,以便他們能更好地理解和適應多語言環境。這樣的變革就如同為學校這艘大船裝上了更強大的引擎,能夠在語言的海洋中穩定前行。

這一事件也引發了對於全美教育系統的思考。在許多城市,語言不通的問題依然存在,這不僅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成效,也影響了家長對學校的信任感。專家指出,解決這一問題需要政府、學校和社區的共同努力,才能建立一個真正包容的教育環境。

### 結語:攜手共建更美好的明天

翻譯問題的解決只是紐約教育體系發展的一部分,未來仍需持續關注和改進。每一位學生的權益都應該得到保障,而每一位家長的聲音都值得被聽見。通過這次協議,我們看到了一個積極的變化,也期待著未來更多的改善措施能夠陸續出台,讓每一位孩子都能在公平的環境中茁壯成長。

Tags: , ,
紐約教育系統的語言平權新進展
2025 年 2 月 10 日教育社區活動 發佈

在多元文化交織的美國,語言的障礙常常成為家庭與教育之間的隔閡。最近,紐約市的法律援助處發起了一場關於英語翻譯不足的法律行動,並成功與教育局達成協議,這不僅是對家庭權益的維護,更是對無數非英語母語家庭的希望之光。

### 語言的橋樑:為每位學生發聲

在這場訴訟中,傳心家長協會的參與讓人們看到了社區力量的無窮潛能。這些家長不僅僅是為自己孩子的教育而戰,更是為了所有面臨語言障礙的孩子們。這種情況在現今的社會中並不罕見,尤其是在移民家庭中,父母常因為語言不通而無法有效地參與孩子的教育過程。

隨著協議的達成,教育局承諾將改善翻譯服務,確保所有家長都能在重要的教育會議中獲得即時的語言支持。這不僅僅是提供翻譯工具,更是讓每位家長能夠在教育決策中發聲,讓孩子的需求得到重視。

### 具體措施:翻譯服務的提升

根據協議,紐約市教育局將建立一套更完善的翻譯及解釋服務系統,以便在家長與學校之間架起更為穩固的橋樑。這包括在家長會議、學校活動及個別輔導中提供專業翻譯,並且確保這些服務的可及性。

此舉不僅能減少因語言障礙而產生的誤解,還能促進家長與教師之間的有效溝通,讓教育工作者能更好地了解學生的背景和需求,從而制定出更具針對性的教育方案。

### 反思與未來展望

這一事件提醒我們,教育公平不僅僅是資源的分配,更是對每位學生及其家庭需求的敏感與回應。面對未來,教育工作者和政策制定者必須持續關注語言多樣性,並在教育體系中實施更具包容性的政策。

隨著社會的變遷,教育系統也必須與時俱進,適應不同文化背景家庭的需求。這不僅是對當前問題的解決方案,更是對未來教育公平願景的推進。透過這樣的努力,未來將會有更多孩子在多元的教育環境中成長,並茁壯成為社會中不可或缺的一員。

這是一個關於希望與改變的故事,讓我們期待未來能見證更多這樣的契機,為每位學生創造一個平等的學習環境。

Tags: , , ,
陳小春的兒子Jasper,英語演講展現非凡潛力
2025 年 1 月 26 日人文教育 發佈

# 陳小春的兒子Jasper,英語演講展現非凡潛力

陳小春的家庭生活近年來受到廣泛關注,尤其是他的大兒子Jasper(陳昊廷),更是成為了眾多網友熱議的話題。去年,Jasper在一場TEDx活動中以全英語演講的形式登場,這不僅是他人生中的一個重要時刻,也讓我們看到了這位小小演講者的潛力。

## 幼小心靈的堅定信念

Jasper在TEDx活動中以近10分鐘的演講時間,展現出非凡的膽量和自信。他的舉手投足間流露出一種大將之風,讓現場觀眾都為之驚嘆。這段演講不僅僅是對於語言能力的展示,更是他對於表達自我的一次全新挑戰。年僅幾歲的他,卻能在如此大規模的活動中,以流利的英語分享自己的想法,這讓許多人看到了他未來的無限可能。

## 網友們的驚艷反應

Jasper的表現引起了網友們的熱烈讚譽,許多人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了他演講的片段,並表示對這位小演講者的讚賞。有人說:「這小孩真的是太厲害了,未來一定會成為一個傑出的人物!」也有網友感慨道:「陳小春的教育方式真的很成功,能培養出這樣自信的孩子。」

陳小春和應采兒作為父母,無疑是為Jasper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鼓勵他勇於表達自我,培養了他的獨立思考能力。這樣的支持無疑對於一個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

## 結語:展望未來的潛力

陳小春的兒子Jasper在TEDx活動中展現的表現,讓我們看到了一位未來的潛在領袖。他的勇氣和自信不僅啟發了許多同齡人,也引發了社會對於教育方式的思考。隨著年齡的增長,Jasper將會面臨更多的挑戰與機會,我們期待著這位小演講者在未來的成長之路上,能夠繼續發光發熱,成為一位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如此優秀的小孩,未來將如何發展,無疑將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讓我們共同期待Jasper在未來的更多精彩表現!

Tags: , , , ,
教育局局長蔡若蓮談學校適應與喪子經歷
2024 年 9 月 1 日心理健康教育 發佈

隨著新學年的臨近,香港教育局局長蔡若蓮面臨著學校結構與學生心理健康的多重挑戰。她在最近的一次訪談中談到,預計未來五年內,香港的學齡人口將持續下降,這將導致大約3至4間中學及小學不得不逐步停辦。這一趨勢不僅基於學齡人口減少的統計,也受到跨境學童增加而設立的有時限學校影響。

此外,蔡若蓮對於近期社會上出現的學童自殺事件表示深切關注。她強調,社會的每一個生命都至關重要,並呼籲全社會共同努力,尋求有效的解決方案。她指出,教育局已經推出了應急機制,並希望能夠在第一時間內為有需求的學生提供幫助,讓他們在面對困難時不再孤單。

蔡若蓮在談及私人生活時,回憶起自己的長子在2017年因為抑鬱症而不幸去世的經歷。這段失去摯子的痛苦讓她感到心中總是有一個空洞,無論身邊的世界多麼熱鬧,心中那份失落感始終無法填補。她表示,這段經歷是一個艱難的過程,但也讓她更加堅定地希望能夠幫助其他面臨類似困境的家庭。

新學年即將來臨,蔡若蓮將於開學日探訪屯門的一間中學,了解學生在適應新環境和交通安全方面的情況。她建議各校在開學日舉行升國旗儀式,以提升學生對國家的認同感和責任感。教育局也計劃發布新的性教育教材,旨在引導初中生建立健康的親密關係,並堅拒婚前性行為的觀念,這一政策意在培養學生的責任感與自我保護意識。

在這個充滿挑戰的時刻,蔡若蓮的言論不僅反映了她對教育事業的投入與關懷,還展現出她作為一位母親的情感深度。這些經歷無疑將成為她在未來推動教育改革與心理健康倡導的重要基石。面對不斷變化的社會環境與教育需求,蔡若蓮正努力尋求解決方案,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在安全、健康的環境中成長與學習。

Tags: , ,
英語教學名主持劉家傑傳出逝世消息,親友澄清仍在世
2024 年 8 月 31 日教育 發佈

近日,社交媒體上流傳著關於知名英語教學主持人劉家傑的逝世消息,這位曾在1980年代至1990年代活躍於香港電台的節目主持人,因其專業且優雅的形象,深受觀眾喜愛。劉家傑主持過多部知名英語教學節目,如《英語一分鐘》,並在90年代末移居加拿大,之後鮮有消息傳出。

據報導,劉家傑於本月22日在多倫多傳出逝世,享年82歲。此消息引起廣泛關注,許多網友在社交平台上表達哀悼之情。然後,劉家傑的好友何守信隨即澄清,表示這一消息並不屬實,並指出劉家傑依然健在,住在加拿大的他與劉家傑的親弟弟劉家斌牧師也確認了這一點。

劉家傑的形象在香港電視圈中一直以來都是專業且優雅的代表,他不僅是一位英語教師,更是許多觀眾心中的偶像。自1980年代以來,他主持的英語教學節目風靡一時,無論是在電視屏幕前還是在廣告中,他的出現總是能讓人感受到知識與魅力的結合。隨著90年代的到來,劉家傑選擇了移居外國,這也使得他在香港的消息愈發稀少。

在劉家傑的職業生涯中,他所做的不僅是教學,還有對英語學習的熱愛與推廣。他對於英語教育的貢獻,尤其是在電視媒體上的影響力,至今仍然令人懷念。雖然已經離開香港多年,但他在觀眾心目中的地位依然無可取代。

隨著這則消息的傳出,不少網友在社交平台上表達了對劉家傑的懷念與敬意,並且感謝他在英語教育上所做的努力。劉家傑的逝世消息引發了對於媒體真實性及傳播速度的思考,許多人開始反思在當今社交媒體盛行的時代,訊息的真偽如何能夠得到有效的驗證。

劉家傑的故事提醒著我們,無論身在何處,對於教育的熱情與對於知識的追求都應持續不斷。希望未來能夠有更多的人像劉家傑一樣,將英語教學的使命傳承下去。

Tags: , , ,
香港著名英語教師劉家傑在加拿大逝世,享年82歲
2024 年 8 月 30 日人道主義教育 發佈

在香港教育界傳來噩耗,著名英語教師劉家傑於本月22日在加拿大多倫多逝世,享年82歲。劉家傑以其優雅的形象和專業的英語教學風格,深受廣大觀眾和學生的喜愛,尤其在1960年代至1990年代期間,他的英語教學節目更是家喻戶曉。

劉家傑的教學事業始於80年代,他曾主持多屆校際常識問答比賽,並在港台擔任新聞主播及節目主持。其主持的《英語一分鐘》及《鏗鏘集》等節目,讓無數觀眾在輕鬆的氛圍中學習英語,提升語言能力。劉家傑的教學方式不僅富有趣味性,更注重啟發學生的思維,這使得他在教育界的地位不可小覷。

在90年代末期,劉家傑選擇移居加拿大,隨後鮮有消息傳出,許多人對他的下落充滿好奇。直到今日,社交媒體上傳出他逝世的消息,讓眾多曾經受教於他的學生們感到震驚和悲痛。許多網友留言表示,劉家傑的教學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更是一種對英語文化的熱愛與分享。

劉家傑在教育界的貢獻不容忽視,他不僅是英語教師,更是一位啟蒙者,激勵了無數年輕人追求知識,拓展視野。他的離世不僅是教育界的損失,更是整個社會的一大損失。許多曾經受他教導的學生們和同事們紛紛表達哀悼之情,感謝他在他們人生道路上的指引。

劉家傑的逝世,讓人們再次反思教育的意義。他不只是傳授語言,他更教會了學生如何去看待世界、思考問題。這樣的教育精神,將在他所培養的學生心中永存。劉家傑的影響力將持續在未來的學子中發酵,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人追求卓越。

在此,我們寄予最深的哀悼,願劉家傑在另一個世界安息。

Tags: ,
英語教育界的巨星劉家傑驚傳逝世,享年82歲
2024 年 8 月 30 日人物教育 發佈

今日(29日)傳來令人震驚的消息,著名英語教師劉家傑於本月22日在加拿大多倫多逝世,享年82歲。劉家傑以其專業的教學風格和優雅的形象,深深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學生和觀眾。他的逝世,無疑為英語教育界和媒體界帶來了巨大的損失。

劉家傑的教學生涯始於1960年代,隨著時間的推移,他逐漸成為香港人心目中不可或缺的英語教育樹標。他在80年代主持的英語教學節目《英語一分鐘》讓無數觀眾受益,並在90年代末仍持續活躍於教育領域。他的教學風格生動有趣,讓學習英語變得輕鬆愉快,深受學生和家長的喜愛。

除了教學外,劉家傑還曾擔任新聞主播和多個節目的主持人,他的優雅舉止和流利的英語更是為他贏得了廣泛的讚譽。劉家傑在主持校際常識問答比賽時,更是展現了他的才華和魅力,成為了多屆比賽的焦點。

隨著90年代的來臨,劉家傑選擇移民至加拿大,隨後鮮有消息傳出。他在海外的生活一直保持低調,這讓許多曾經受到他啟發的學生感到惋惜。劉家傑的逝世,不僅是對他的家人和朋友的重大損失,更是對整個英語教育界的悲痛。

許多網友在社交媒體上表達了對劉家傑的懷念,回憶起在他課堂上學習的美好時光,並感謝他在英語學習上所做出的貢獻。劉家傑的離世,讓人感受到教育的脆弱與珍貴,正是這些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讓社會更加進步。

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劉家傑所傳遞的教育理念和對學生的關懷將永遠留存在人們心中。願他在天之靈能夠安息,也希望未來的教育工作者能夠繼承他的精神,繼續推動英語教育的發展。

Tags: , ,
鍾柔美選擇升讀HKU SPACE,放棄大學學位引發關注
2024 年 8 月 28 日娛樂教育 發佈

近日,香港的DSE考試成績公布,作為當年應屆畢業生之一的鍾柔美(Yumi),她的升學選擇引起了廣泛的關注。這位曾在《聲夢傳奇》中展現出色表現的年輕歌手,早前已宣布將進入著名的香港大專專業進修學院(HKU SPACE)繼續深造,而非選擇傳統的大學路徑。此一消息不僅讓粉絲感到驚訝,也引發了對於升學路徑多元化的思考。

鍾柔美在接受訪問時坦言,對於自己的DSE成績感到不太滿意,這讓她在選擇升學途徑時感到相當糾結。她表示,雖然曾經考慮過多所大學,但最終選擇了HKU SPACE,這顯示出她對於未來的職業規劃有著清晰的思考。很多人對於她的選擇表示驚訝,因為在香港的社會中,傳統上大學學位被視為成功的標誌,而她的決定挑戰了這一觀念。

在與另一位聲夢小花詹天文(Windy)共同出席的活動中,鍾柔美透露,她希望能在音樂和表演領域進一步發展,HKU SPACE的課程設置能夠幫助她在專業技能上獲得提升。這一選擇不僅是對自己學業的重新評估,也是對未來職業生涯的一次重要規劃。

隨著時代的變遷,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質疑傳統的升學模式,鍾柔美的決定可能成為一個新的趨勢。她的勇氣和選擇或許能啟發更多的學生,讓他們在面對升學壓力時,能夠更有自信地走出一條適合自己的道路。鍾柔美的故事告訴我們,成功的定義不僅僅是學位的取得,更重要的是能否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向和熱愛的事業。

在即將到來的學期中,鍾柔美將開始她的新旅程,而她的粉絲們也將持續關注她的每一步。無論未來的道路如何,鍾柔美的選擇無疑將成為討論的焦點,並為她的音樂事業增添更多可能性。這也提醒我們,在追求夢想的過程中,勇於選擇和堅持自我,才是最重要的。

Tags: , , ,
香港中文大學委任新副校長陳維安,任期三年自2024年生效
2024 年 8 月 28 日人事變動教育 發佈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校董會近日通過了對新任副校長(行政)陳維安的任命,該任命將於2024年9月16日正式生效。陳維安,現年59歲,曾任香港立法會秘書長及教育局副局長,具有豐富的行政和管理經驗。這一任命標誌著中大在面對校政風波後,邁向穩定發展的新階段。

陳維安的任命是中大校董會在經歷了前副校長吳樹培被解僱的風波後,所做出的重要決策。大學校董會表示,校方對於陳維安的過往工作經歷表示讚賞,並認為他在應對不同利益相關者的挑戰中,贏得了各方的尊重。這一點正是中大在新時代所需的領導風格。

陳維安在教育界及公共事務領域的經歷,讓他成為中大副校長(行政)的理想人選。校董會主席查逸超表示,陳維安的專業知識和管理能力將為中大帶來新的活力,並幫助學校在未來的發展中面對各種挑戰。

此時,中大正面臨多重挑戰,包括教育政策的變化以及學生需求的多樣化。陳維安的加入,無疑為中大注入了一股新風,期待他能夠引領校方進一步提升教育質量及管理效能。校方也表達了對他未來工作的期待,希望能在他的領導下,推動大學的整體發展。

校董會的決定也反映出對學校未來方向的重視,這不僅是對陳維安的信任,也是對中大未來發展的承諾。在全球教育環境日益競爭的背景下,中大希望能夠透過這次人事變動,實現內部管理的優化,提升學校的國際競爭力。

可以預見,陳維安的任期將是中大面對挑戰、進行改革的重要時刻。校內外人士均對他的任命表示期待,並希望他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專業能力,為中大帶來新的機遇與挑戰。在未來的日子裡,相信陳維安會在中大的發展中,發揮重要的作用,為學校的治理和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Tags: , ,